在人间,行人道,道人间

康德和叔本华哲学以及物理学中的空间、时间和因果关系。我们意识的作用。

紫墨云 楼主
2025-09-18 20:44:49

康德和叔本华终究是对的吗?那些声称我们的心灵准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进化哲学家错了吗?似乎我们的心灵已经适应了客观世界而进化,但仅限于在直接环境中生存所必需的程度。换句话说,我们的心灵是有缺陷的;空间、时间和因果关系可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方向的“工具”,但我们的心灵无法准确感知客观世界的真实本质,这可能不在空间和时间中,也不是因果关系的。我们对这个“神秘”世界的所有想法都是间接的,是通过复杂的数学从只探索客观世界但不涉及其主观(有意识的)方面的实验中得出的。

自西方科学在古希腊的起源以来,哲学家们就推测外部世界。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并不是它看起来的样子,而是只有原子和虚空才是真实的。伽利略、笛卡尔和牛顿不相信世界就是它看起来的样子。根据约翰·洛克(1689年),所有知识都是通过感官知觉的经验获得的。他区分了第一性和第二性的性质:前者是独立于观察者的属性,包括坚固性、广延、运动和数字。后者是由观察者的感觉产生的属性,如颜色、气味和声音,并不提供关于自然的客观事实。或者:第一性的性质可以测量,第二性的性质纯粹是主观的。他不接受存在先天观念。大卫·休谟(1739年)认为我们只能知道经验对象和观念的关系。我们对因果关系的信念源于习惯,“恒常联结”的经验。我们没有自我的概念,我们只是感觉的集合。贝克莱和莱布尼茨等人怀疑第一性的性质是否真的是世界的属性,伊曼努尔·康德(1781年)声称空间和时间以及因果关系是我们心灵的范畴,即形成经验所必需的特征。物自体(本体),作为我们所经历的现象的基础,不能被我们所感知。叔本华(1818年)在他的《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》中同意康德关于我们心灵范畴的观点,但进一步说,所经历的现象和物自体是同一“硬币”的不同面,我们确实能够接触到物自体,因为我们不仅是感知的对象,也是进行感知的主体。他将物自体等同于意志。我将其称为意识(另见下文备注)。

0
0
收藏
投诉
Re:康德和叔本华哲学以及物理学中的空间、时间和因果关系。我们意识的作用。
举报帖子
辱骂、低俗内容    未成年违规内容    广告及垃圾信息    虚假谣言    抄袭或未授权转载 其它

内容:
打赏
帖子:康德和叔本华哲学以及物理学中的空间、时间和因果关系。我们意识的作用。
作者:紫墨云

  引人入胜,望速更新

  精彩分享,感佩不已

  创作不易,聊表心意

  一路前行,再接再厉

  吾本善良,乐于施助

意见反馈
请选择反馈类型
网站建议 功能故障 其他问题
联系方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