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人间,行人道,道人间

大语言模型:一场技术达尔文主义的幸存之旅

deeplove 楼主
2025-10-02 15:33:06

对我个人来说,这场变革最深的记忆就是最初的那一个月:几乎没有睡过几个完整的晚上。冲击太大了,我疯狂地试验各种 prompt,追踪每一个新出的模型,仿佛怕自己错过了什么。到最后直接颈椎病复发,直到上个月才做完最后一场手术。那时我只把它当成编程工具来探索,直到 2024 年底我才逐渐清醒过来,隐约看见大语言模型背后的真正本质。

要理解这种冲击,就必须看到:LLM 的出现并不是必然。 在此之前,AI 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希望与失望循环。符号主义 AI 曾经承诺用规则实现智能,却很快在逻辑脆弱性下崩溃。80 年代的专家系统一度引发轰动,但最终证明过于狭窄、难以扩展。进入 2000 年代,RNN 和 LSTM 在序列建模上带来改进,但依旧无法真正泛化。一次次尝试,看似前景无限,却最终黯然退场。

回头看,transformer 的崛起似乎顺理成章。但在当时,情况完全不是这样。2017 年那篇原始论文只是为机器翻译提出的架构,没人认为它会成为“通用符号引擎”。真正让 transformer 脱颖而出,并不是某个天才的完美设计,而是一次达尔文式的偶然突变:研究者不断试错、失败、再试,直到终于发现这种架构可以在数据、算力和研究氛围的合力下疯狂扩展,从亿级到百亿级,再到千亿级。

我自己的经历就是这种“技术达尔文主义”的缩影。困惑与兴奋交织,连续几周的失眠,身体因此付出代价,但思想上却感受到无与伦比的激动——那种“混乱中孕育突破”的氛围扑面而来。

这正是技术达尔文主义的本质:无数平行实验,大多数注定失败,只有极少数路径能在残酷的环境中存活下来。Transformer 的幸存不是因为它“注定”成功,而是因为它恰好契合了当时的条件:数据充足、算力可得、研究者急需突破。

因此,LLM 不是理性规划的产物,而是长期演化斗争的幸存者。它的偶然性提醒我们:技术的进步从来不是直线,而是一片岔路丛生、混乱分支的森林。存活者往往看似偶然,但这就是进化的规律。

0
0
收藏
投诉
Re:大语言模型:一场技术达尔文主义的幸存之旅
举报帖子
辱骂、低俗内容    未成年违规内容    广告及垃圾信息    虚假谣言    抄袭或未授权转载 其它

内容:
神贴认领

您正在认领神帖《大语言模型:一场技术达尔文主义的幸存之旅》。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,请提供以下证据,助我们完成确认。

认领成功,您将获得:
「原作者」金笔神贴徽章 - 彰显您的神贴原创身份
创作分成权益 - 如果未来开通广告功能,可参与广告收益分成
文明仲裁权 - 守护您帖子的讨论氛围

请提供核心物证(三选二即可)

需包含URL、您的登录状态及完整内容(至少1张,最多3张,大小不超过2M)
显示文件创建时间的本地文档、笔记截图(至少1张,最多3张,大小不超过2M)
您在公众号、头条、微博、豆瓣、知乎等平台使用同一ID发布过相关内容的链接
认领流程
1. 提交证据
2. AI与人工审核 (约7-15天)
3. 结果公示 (15天质疑期)
4. 最终授权
⚠️ 重要提示:冒领行为一经核实,账号将被永久标记,并可能承担法律责任。请确保您是帖子的唯一原创作者。
打赏
帖子:大语言模型:一场技术达尔文主义的幸存之旅
作者:deeplove

  引人入胜,望速更新

  精彩分享,感佩不已

  创作不易,聊表心意

  一路前行,再接再厉

  吾本善良,乐于施助

意见反馈
请选择反馈类型
网站建议 功能故障 其他问题
联系方式